寻楷模足迹,传红色精神|采访英雄后代——传承革命精神,肩负时代使命
传承革命之精神,以坚定信念,谱写时代华章。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抗日战争的胜利,靠的是征服一切的英雄气概;抗美援朝的成功,靠的是舍己为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仰万千偶像,不如读懂一个革命英雄。7月26日,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寻楷模足迹,传红色精神“先进英模采访实践小分队成员陈睿对南通市海安市抗战英雄景宜勤同志的孙子景晖进行采访。
图为景晖同志向队员讲述景宜勤同志生前的经历
景宜勤同志,1923年8月出生于海安县,1943年参加抗日战争,1946年参加解放战争介庄战斗中负二等乙级伤,1949年渡江战役中获三等功奖章,1950年11月随二批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转业后任山东省邹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副科长,1959年任民政局局长。
图为景宜勤同志渡江战役三等功奖章
图为景宜勤同志1946年解放战争介庄战斗负伤证明
队员围绕“对景宜勤同志的印象”“抗战中的故事”“如何传承老一辈的精神”三个重点问题展开访谈。
景晖与队员一同阅读景宜勤同志入伍时的党史,景晖回忆说,景宜勤同志是1943年入的伍,当年整个敌后战场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他参加抗日游击队,跟着共产党在山东作战时被子弹划过嘴角。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景宜勤同志又随着共产党打解放战争。介庄战斗中,景同志不幸被子弹打中小腿,负二等乙级伤。简单治疗之后,他随军参加渡江战役,并获得三等功奖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忧外患下,景宜勤同志又随第二批志愿者入朝作战。
图为景晖与队员一同阅读景宜勤同志入伍时的党史
景晖回想起景宜勤同志的人生经历,感叹道:“在爷爷生前,不管是上战场与敌人斗争,还是建国后任山东邹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副科长和任民政局局长,他都是一个认真忠诚、舍己为人的英雄。他有着四十多年的党龄,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国为民。”
当被问到会如何传承老一辈精神,景晖向队员展示了他的入党申请书,他说:“倘若说一个人逝世之后会使身边的家人、朋友都能深深怀念,那么他一定具有高贵的品格。在我工作后,受爷爷感染,我积极地向党组织递交了我的申请书。”景晖也继承了景宜勤同志练字的爱好,并且送给了队员一幅毛笔字。
图为景晖同志正在书写毛笔字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青年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青年的步伐。前辈们已随岁月的冲刷奔流而去,波澜之下唯有那份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时代守候。当高楼大厦在我国遍地林立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们大学生需要向景宜勤同志等老一辈革命者学习,自觉传承前辈红色精神。
图为景晖同志与队员合影
(正文已结束)
推荐阅读:旗龙网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